追着春光趕農時——多地農業生產一線直擊
經濟日報訊(記者李琛奇、陳發明、劉成、許凌)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近日,全國多地天氣回暖,春耕春管有序進行。施肥、揭膜、灑藥、修復土壤……追着春光趕農時的農民和農技人員,用辛勤的勞動繪製一幅春耕春管的繁忙圖景。
在甘肅瓜州縣廣至藏族鄉的日光温室裏,科技特派員團隊在這裏蹲點駐守,幫助種植户現場解決技術問題。
“現在這個芽子已經出來了,我們該注意些什麼?”瓜州縣廣鑫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李能斌現場諮詢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助理農藝師尚建明。“出到80%至90%時,我們一定要把薄膜揭掉,以防薄膜裏面蒸騰。水分的蒸騰作用會使芽子的根莖腐爛。”尚建明説。截至目前,瓜州縣已累計開展田間培訓、送技術下鄉等活動200場次,發放培訓資料2萬餘份。
有了科技助力,農民春耕春管信心滿滿。在河北省辛集市躍鑫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甜瓜大棚裏,果農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給瓜苗“注射”營養液。合作社負責人魏小要説,“用活性微藻營養液,合作社的瓜果不但坐果率高了,果形也更加周正,品質有了很大提升”。
近年來,各種“黑科技”在春耕春管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山東青島即墨,智能植保無人機助力小麥春季管理,不斷激活農業活力,釋放出農業轉型升級的巨大潛力。
“無人機真是好用,比人力噴灑方便多了,既省時又省力,我這100多畝小麥,一上午就能噴灑完。”3月11日,記者在即墨靈山街道於家辛莊村種糧大户于波的承包地裏看到,機手師傅正操控着植保無人機,沿着提前規劃好的路線,均勻地給麥地噴灑藥劑。
在小麥春季田管的關鍵時刻,即墨農業農村局專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查苗情、墒情、病蟲草害情,做到準確監測,避免因病、蟲、草等危害影響作物生長,引導農户科學管理,為夏糧優質高產夯實基礎。據瞭解,今年即墨冬小麥面積約56萬畝,目前春季麥田管理全面展開,當地籌備了各種農機11000多台,基本可以滿足春季農業生產需求。
春耕進入關鍵期,如果缺少買種子和農資的錢,能從哪些渠道解決?“多虧縣農商行發放的10萬元貸款,好比雪中送炭。”寧夏同心縣丁塘鎮南陽村村民馬明雲説。
為確保春耕春管“不差錢”,今年開春以來,寧夏黃河農村商業銀行就下達了2021年春耕備耕投放支農貸款120億元的目標任務,要求各機構及其涉農支行全面有序抓好春耕支農金融服務各項工作。